
Stanford Medicine追踪108人数年,分析13.5万种分子,发现衰老并非匀速过程,而是在44岁和60岁出现两次剧烈波动,心血管、代谢、免疫系统均受影响。


2025年10月Nature Aging发表的研究揭示,一个叫CtBP2的血液分子可能是连接全身衰老的关键枢纽。长寿家族成员血液中这个分子浓度更高,而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则显著降低。

肠道里的数万亿微生物不仅消化食物,还在分泌神经递质、调控免疫系统,深刻影响大脑对压力的反应。科学家正在解码这条"肠-脑热线"。

Nature发表的盲测研究显示,谷歌医疗AI AMIE在159个临床场景中诊断准确率、沟通能力均优于全科医生。但文字对话模式的局限性提醒我们:这不是真实医疗的全貌。

一项发表在Science的研究实现了癌症治疗中最激进的策略——将肿瘤细胞原地改造成免疫系统的"特工",直接在肿瘤微环境中引爆免疫风暴。


2024年11月5日,就在David Baker因蛋白质设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不到一个月后,他的实验室在《Nature》发表了一项更激进的成果:用AI从零开始设计抗体,精度达到单个原子的尺度。这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分水岭时刻。

2024年12月,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经过CRISPR编辑的供体胰岛细胞移植。六个月后,这些细胞依然在他手臂肌肉里稳定工作,无需任何免疫抑制药物。这是细胞治疗领域的分水岭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