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rnov S V, Aaronson P I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United Medical School, Guy's Hospital, London.
J Physiol. 1992 Nov;457:431-54. doi: 10.1113/jphysiol.1992.sp019386.
从接受常规手术患者切除的肠系膜脂肪中分离出的动脉中,通过酶解法分离出平滑肌细胞。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采用含有0.2 mM乙二醇双四乙酸(EGTA)或10 mM EGTA和10 mM 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BAPTA)的高钾移液管溶液,来表征这些细胞的钾(K+)电流和被动电特性。
与膜表面积成正比的细胞电容,通常分布在46 pF左右,且在0.4至3.6 mm的动脉大小范围内与动脉大小无关。在电流钳制下测得的平均膜电位为-44.1±1.9 mV(n = 52)。
用0.2 mM EGTA透析细胞以弱缓冲细胞内Ca2+,在接近-30 mV时显示出有噪声的外向电流,在此之上叠加有自发瞬时外向电流(STOCs)。在存在细胞外Ca2+但不存在细胞外Ca2+的情况下,如果保持电位去极化到-40至+50 mV的电压范围内,该电流会增强。这种增强具有钟形电位依赖性,反映了这些细胞中电压门控Ca2+通道的激活。
有噪声的电流被外部施加的四乙铵(解离常数,Kd = 0.85 mM)阻断,STOCs也被阻断。该电流也被8 nM的蝎毒素降低约40%,并被10 mM咖啡因短暂增强。因此,该电流的特性表明它是由大电导Ca(2+)-激活的K+通道携带的。
用10 mM EGTA和10 mM BAPTA透析人肠系膜动脉细胞不能完全抑制Ca(2+)-激活电流,并且使在正电位记录的外向电流幅度降低约50%。
在30 mM四乙铵存在下使强Ca(2+)-缓冲细胞去极化以阻断Ca(2+)-激活的K+通道,揭示出一种残留的外向电流,其具有瞬时和持续成分。这些成分被4-氨基吡啶(4-AP)以相似的效率阻断(在+60 mV时,瞬时电流和持续电流的Kd分别为1.04和1.16 mM),但它们失活的电压范围以及从失活中恢复的速率有显著差异。
瞬时和持续电流对外部Ca2+和Cd2+离子具有不同的敏感性。Ca2+(5 mM)显著降低了外向电流瞬时成分的幅度并使失活的电压依赖性发生偏移,但对持续成分没有影响。Cd2+(0.2 mM)使瞬时电流降低约30%,而不影响持续成分的幅度。(摘要截断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