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Marine Ecology, NIOZ Royal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Sea Research, Texel, The Netherlands.
J Anim Ecol. 2009 Nov;78(6):1259-68. doi: 10.1111/j.1365-2656.2009.01564.x. Epub 2009 May 28.
潮间带是否被滨鸟充分利用,最好通过大规模操纵觅食区来回答。最近,荷兰西部瓦登海的底栖资源过度开发提供了这样一个“实验”环境。
我们根据每年的大规模底栖测绘、长期的彩色环志和 1996 年至 2005 年的定期鸟类计数,研究了食物丰度下降对红腹滨鹬 Calidris canutus islandica 数量的影响。我们重点研究了适食区、食物空间可预测性和红腹滨鹬生存之间的三向关系。
对于每个底栖采样点,根据基于消化率最大化的多种猎物物种功能反应模型预测红腹滨鹬的摄入量(mg AFDM s(-1))(该模型在之前对红腹滨鹬的研究中解释了饮食和摄入量)。这使我们能够得出适食区的空间分布,在这 10 年中的每一年,我们都用自相关的度量来分析,即莫兰指数。
在这 10 年中,当考虑到满足能量需求的阈值时,红腹滨鹬失去了 55%的适食区。这与红腹滨鹬数量减少 42%相吻合。尽管斑块密度也有所下降(即关于适宜觅食地位置的信息减少),但这尚未导致鸟类的额外损失。
为了应对食物存量的这种景观规模下降,需要提高瞬时食物处理能力。尽管我们表明红腹滨鹬确实扩大了它们的肌肉砂囊,但砂囊大小的增加不足以补偿减少的觅食区。
在荷兰西部瓦登海,基于彩色环重见的红腹滨鹬的存活率从研究前半段的 89%下降到后半段的 82%,几乎占红腹滨鹬数量下降的一半;其余的必须在冬季转移到其他地方。
1996 年至 2005 年间,单位适食区的红腹滨鹬密度保持在每公顷 10 只,这表明红腹滨鹬一直在充分利用荷兰瓦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