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omyelitis Research Center,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Baltimore.
J Exp Med. 1947 Feb 28;85(3):231-42. doi: 10.1084/jem.85.3.231.
对 18 只接种的黑猩猩和 13 只未接种的对照的外周神经节,以及 18 例致命的人类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外周神经节,进行了研究,以寻找病毒从消化道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在接种的黑猩猩中,被认为是脊髓灰质炎特征性的病变,与未接种的对照动物中来源不明的病变无法清晰区分。此外,尽管接种组动物与对照组动物相比,在交感神经节和感觉神经节中浸润性病变的数量更多,但无法对这些病变的分布与接种途径之间进行令人满意的相关性分析。
与黑猩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脊髓灰质炎病例的腹腔神经节和星状神经节中,除了无足轻重的浸润性病变外,没有任何病变。众所周知,人类三叉神经和脊髓感觉神经节中的病变包括神经元损伤以及局灶性和血管周围浸润性病变。在大多数神经节中,与猴和黑猩猩的感觉神经节一样,这些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它们所接收的轴突所到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区域的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这表明,感觉神经节中的病变可能是病毒从中枢神经系统向周围扩散的结果,这与大量的实验证据相符。
通过这项研究,揭示了在外周神经节中解释组织病理学发现时存在的两个主要困难。第一个是,交感神经节中病变的特异性尚未得到明确证实,是否是由脊髓灰质炎引起的。第二个是,感觉神经节中存在特征性病变,并不能揭示病毒是从外周还是从中枢神经系统到达神经节的,除非在非常早期的前驱期或病毒传播和病变产生的早期停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