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som Institute, School of Pharmacy and Med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5000, Australia.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2010 May;37(5-6):593-7. doi: 10.1111/j.1440-1681.2010.05359.x. Epub 2010 Jan 17.
本研究旨在利用大鼠离体灌流肝脏研究甜菊醇清除的相关机制。
6 个雄性 Sprague-Dawley 大鼠的离体肝脏在循环系统中用 15.7umol 甜菊醇进行灌流。在 60 分钟内收集灌流液和胆汁样本,并在灌流结束时采集肝脏。所有收集的样本均与α-葡萄糖醛酸酶孵育。用先前开发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甜菊醇-葡萄糖醛酸苷相当于等效的甜菊醇。使用之前开发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最终的甜菊醇在肝脏/灌流液(L/P)、胆汁/肝脏(B/L)和胆汁/肝脏中的甜菊醇葡萄糖醛酸苷(B(G)/L(G))比值。
甜菊醇从灌流液中的清除率很高(21.4±4.8mL/min),半衰期很短(13±4 分钟)。α-葡萄糖醛酸酶孵育表明甜菊醇在肝脏中结合并排泄到胆汁中。灌流液样本中未检测到甜菊醇葡萄糖醛酸苷。大鼠离体灌流肝脏系统的总回收率为 74±14%,结合的甜菊醇占给药剂量的 23±4%。
总之,我们首次使用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来描述甜菊醇的代谢。我们的结果强烈表明肝脏是甜菊醇消除的主要器官,并且甜菊醇在排泄到胆汁之前在肝脏中被葡萄糖醛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