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RS/ENS/UPMC UMR 7625, Ecologie & Evolution,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46 rue d'Ulm, 75005 Paris, France.
J Anim Ecol. 2010 May;79(3):640-9. doi: 10.1111/j.1365-2656.2010.01661.x. Epub 2010 Feb 19.
对于成熟较晚的生物体,其种群动态中的成年后繁殖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通常是可变的。与鸟类和哺乳动物相比,针对环境因素、后代特征和母体特征对成年后繁殖的变异所进行的评估研究,在成熟较晚的蛇类中却很少开展。
从在法国芒通山收集的 13 年的标记-重捕数据中,评估了通过后代在草地蝰(Vipera ursinii ursinii)中的生长和生存而产生的同批繁殖体的变化。在该物种中,雌性在 4-6 岁时成熟,成年后的存活率和生育率随时间推移而保持较高且稳定。
幼体在生命的头 3 年期间很难被捕到,但它们的年平均存活率相当高(0.48 +/- 0.11 SE)。出生时的质量和身体状况(质量残差)在年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胎仔数量的减少而降低,随母体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出生时状况较好的后代同批繁殖体生长更快,但后代的生长不受性别、栖息地或母体特征的影响。
出生后各批繁殖体的存活率差异很大,一些繁殖体存活率高,而另一些繁殖体则基本上没有幸存者。在没有生存者和生存状况良好的繁殖体之间,出生时的质量或身体状况没有差异。然而,在生存状况良好的繁殖体中,后代的存活率与出生时的质量呈正相关,与出生时的身体状况呈负相关。
因此,后代表现的变化受到直接环境对生存的影响,以及通过出生时的身体状况对生长的间接环境影响的影响。母体特征的影响完全通过后代特征来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