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China.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2010 Aug;37(8):852-61. doi: 10.1111/j.1440-1681.2010.05396.x. Epub 2010 Apr 26.
超极化诱导的阳离子选择性电流 I(h) 在迷走神经和背根神经节的周围感觉神经元中广泛观察到,但这种电流的峰值幅度和电压及时间依赖性特性在传入纤维类型上差异很大。
使用大鼠分离的迷走神经节神经元(VGN)的膜片钳研究,这些神经元被鉴定为有髓 A 型传入纤维,我们建立了一个功能概要,描述了由于使用电流钳技术控制 I(h) 的募集,膜电位变化与这些感觉神经元动态放电特性之间的关系。
在对超极化阶跃电流的反应中观察到两种稳健的反应:(i)在负阶跃电流开始时,膜电位迅速超极化,随后由于 I(h) 的稳态募集,膜电位出现去极化电压凹陷(DVS)并达到平台;(ii)在负阶跃电流终止时,膜电位迅速恢复到测试前的静息膜电位,这通常导致自发性动作电位放电。这些数据与这些 A 型 VGN 的广泛动态放电特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2) > 0.9)。
随着递增幅度的去极化阶跃电流的反应,A 型 VGN 的放电频率以持续重复放电率的增加而增加。在去极化阶跃电流终止时,存在与动作电位放电率强烈相关的(r(2) > 0.9)后兴奋性膜超极化。
应用选择性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HCN)通道阻滞剂 ZD7288(10 µm 时)或 CsCl(1.0 mmol/L)可消除 I(h) 和所有上述功能相关性。除了降低 A 型 VGN 对阶跃去极化电流的兴奋性。
由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HCN 通道电流可能是药理学干预的有效靶点,因此本研究中描述的定量关系可能有助于指导 HCN 通道门控特性的分子和/或化学修饰,以对 VGN 放电特性产生特定的结果,理想情况下,不仅仅是对特定 HCN 通道亚型的选择性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