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Physiological Ecology,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Limnology, D-24302 Plön, Germany.
J Anim Ecol. 2010 Sep;79(5):1057-68. doi: 10.1111/j.1365-2656.2010.01702.x. Epub 2010 May 11.
鱼类在冰期后湖泊中向底栖(沿岸)和浮游(静息)形态的适应性辐射已成为物种形成的一个重要模式系统。尽管这些系统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已经分化以利用剩余主要湖泊生境(深水区)资源的形态。
在这里,我们测试了在北欧湖泊中辐射到沿岸、浮游和深水区小生境的三种白鲑(Coregonus lavaretus)形态的表型-环境相关性。我们假设,在这种三态系统中的形态应该具有适应主要湖泊生境之一(沿岸、浮游或深水区小生境)的形态。研究区域的大多数白鲑种群由单一(单态)白鲑形态组成,我们进一步假设这些种群应该表现出中间形态和小生境利用。我们使用传统(胃内容物、栖息地利用、鳃耙计数)和最近开发的(稳定同位素、几何形态测量)技术的组合,评估了具有三态和具有单态白鲑的两个湖泊中的表型-环境相关性。
在栖息于三态湖泊的白鲑形态中,每个主要小生境都存在明显的表型-环境相关性。单态白鲑利用多种生境,具有中间形态,显示出鳃耙计数的方差增加,并显著依赖于浮游动物,这很可能是由于资源竞争的放松。
我们认为,在三态湖泊中起作用的生态过程彼此相似,并且正在推动白鲑形态的适应性进化,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