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al Ecology & Limnology, Zoological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ologne, Ecological Research Station Grietherbusch, D-50923 Cologne, Germany.
J Anim Ecol. 2010 Sep;79(5):1101-12. doi: 10.1111/j.1365-2656.2010.01704.x. Epub 2010 May 18.
在口裂受限的捕食者中,体型不对称决定了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体型的发育变化,在捕食者-猎物系统的匹配情况和竞争主导的不匹配情况(包括与猎物的竞争)之间,种内和种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可能会迅速变化。
基于使用欧洲鲈鱼(Perca fluviatilis)的生理结构种群模型,分析了猎物密度(鲤鱼,Abramis brama)、幼年鱼群(当年幼鱼年龄组)的初始大小差异,以及物候(捕食者和猎物孵化时间差)如何影响捕食者年龄组的大小结构。
与繁殖的季节性有关,当鲈鱼的孵化时间早于鲤鱼且不存在口裂大小限制时,捕食者-猎物系统的匹配情况就会发生,这导致捕食者年龄组的体型差异减小。当鲤鱼的孵化时间远早于鲈鱼时,也会发现体型差异减小,从而阻止鲈鱼捕食鲤鱼,这反过来又增加了鲈鱼与鲤鱼对共同猎物浮游动物的竞争作用;即不匹配情况也会导致捕食者年龄组的平均体型减小。
在完全匹配和不匹配之间,只有鲈鱼年龄组中最大的个体才能捕食鲤鱼,而较小的同种个体则相互竞争并与鲤鱼竞争浮游动物,导致生长差异扩大,从而增加体型差异。
模型结果与一个湖泊的 7 年野外数据相结合,在该湖泊中,在它们的第一个夏天之后,观察到当年幼鱼鲈鱼的长度频率分布存在很大差异。这些野外数据证实了物候和每只捕食者的猎物密度是决定捕食者当年幼鱼年龄组大小差异的重要机制。
结果表明,竞争作用和捕食者-猎物关系之间的转变取决于物候。这导致当年幼鱼年龄组的体型差异显著,对整个捕食者种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