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on W D, Vizi E S, Zar M A
J Physiol. 1971 Jul;215(3):819-48. doi: 10.1113/jphysiol.1971.sp009500.
豚鼠回肠纵行肌条神经丛乙酰胆碱的释放已被用于研究乙酰胆碱释放的机制。从六甲铵和河豚毒素的作用推断,正常静息释放量的60% 是由于神经丛中的传播性活动,40% 是由于自发释放。河豚毒素几乎完全消除了电刺激引起的释放量增加。
当以以下方式改变浴液时,静息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
(a) 用蔗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或锂替代钠;
(b) 添加哇巴因或对羟基汞苯甲酸(PHMB),或去除钾;
(c) PHMB与部分钠替代的联合作用;
(d) 添加钾;在无钠的情况下,这种释放量的增加变得更大。
去除钙几乎完全消除静息释放量,用钡替代钙可使其恢复。提高镁浓度也会使其降低。
在无钙的情况下,对钠去除的反应中静息释放量增强的情况也会出现。
冷却至5℃ 会大大降低静息释放量以及对钾浓度升高或电刺激的反应释放量。
钾过量引起的静息释放量增加在钾浓度高达25 mM K⁺ 时很轻微,但此后随钾浓度的四次方增加;它对河豚毒素有抗性。
当通过电刺激、钾过量或添加钡增强释放量时,纵行肌条乙酰胆碱的合成增加,从而使肌条的乙酰胆碱含量大致保持正常。相对于释放量,钾缺乏或用哇巴因处理会使合成减少,而钠去除几乎完全消除合成。
讨论了乙酰胆碱释放取决于轴突膜上(Na⁺ + K⁺ + Mg²⁺)激活的ATP酶活性受到抑制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