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son K G
J Physiol. 1973 Dec;235(2):523-34. doi: 10.1113/jphysiol.1973.sp010401.
对四只威尔士山地羊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让它们在20摄氏度、30摄氏度和40摄氏度的气温下暴露8小时,期间持续测量其出汗量。在所有温度下,出汗都是间歇性的。在高气温暖羊被剪毛时,出汗更频繁,但在夏季和冬季,出汗频率并无持续的明显差异。
在气温40摄氏度时,最初出汗量很大,在开始的1 - 3小时内出汗量减小,然后在实验剩余时间里以规律的间隔且出汗量大致恒定地持续出汗。每次出汗时,皮肤中的大多数(可能是所有)汗腺都处于活跃状态。
通过组织学方法测定发现,长时间在高温下活动后,汗腺体积减小。将汗腺体积的变化与出汗量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最初暴露于高温时出汗量下降可能是由于腺体内储存的分泌液耗尽,而随后少量汗液的规律排出是由于新形成的分泌物被排出。
对体侧中部皮肤的连续切片检查显示,这些绵羊的汗腺由一条浅表的非盘曲导管组成,该导管通过腺体盘曲的区域与一个大壶腹分隔开。长时间出汗后,腺体在盘曲和非盘曲区域的直径都减小了,但从未发现腺体内为空。
绵羊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期间的出汗模式似乎不仅由分泌和间歇性排出过程决定,还由腺腔内预先形成的汗液的消耗数量和速率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