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land B G, Enroth-cugell C
J Physiol. 1968 Sep;198(1):17-38. doi: 10.1113/jphysiol.1968.sp008591.
通过记录视束纤维对以正弦或方波形式随时间调制的刺激所诱发的反应,研究了猫视网膜上中心神经节细胞的中枢反应机制特性。
确定了仅由中枢机制产生的平均方波反应的形状。这种形状在不同细胞之间是相同的。这样的确定有助于早期识别外周拮抗作用。
沿着穿过感受野最敏感部分的一条水平轴和一条垂直轴,对五十个细胞测定了正弦刺激的阈值敏感性。这些敏感性分布被描述为具有恒定最大敏感性的中心段(均匀中心)和敏感性呈指数下降的倾斜外段(指数环)。均匀中心的尺寸(水平轴×垂直轴)从0.1度×0.1度变化到2.5度×2.2度,指数环的半宽度范围从0.1度到0.63度。
将不同直径的适应点与感受野同心放置,并确定在每个直径下将一个小的中心(正弦)刺激降低到阈值的(未调制)亮度。所得的面积适应曲线(以适应亮度对直径作图)表明,在规定限度内,适应状态由通量决定,与其分布无关。
将不同直径的正弦刺激与感受野同心放置,并确定每个直径下的阈值亮度。阈上的方波刺激表明仅中枢机制对反应有贡献。这些面积敏感性曲线在较大直径时未显示出敏感性降低。
发现面积敏感性曲线的形状以及因此总和面积的范围与适应状态无关。
对于任何一个细胞,面积适应曲线和面积敏感性曲线的形状被证明是相同的,表明适应通量和刺激通量在相同规定限度内与分布无关。
发现感受野小的不连续区域组合的敏感性等于它们各自敏感性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