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nso F G, Ceña V, García A G, Kirpekar S M, Sánchez-García P
J Physiol. 1982 Dec;333:595-618. doi: 10.1113/jphysiol.1982.sp014471.
在猫的肠系膜下神经节远端2厘米处结扎腹下神经,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效应器官进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和放射性配体结合研究。
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β-羟化酶(DBH)积聚在结扎部位近端(P(1))和远端(D(1))的神经节段中,顺行和逆行运输速率分别约为100和25毫米/24小时。
尼古丁可引起P(1)和心房切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美加明可完全拮抗对尼古丁的分泌反应。[(3)H]α-银环蛇毒素与P(1)膜结合,测得解离常数(K(D))为2.97纳米,最大结合容量(B(max))为1639飞摩尔/毫克蛋白。
乙酰胆碱抑制高钾刺激引起的心房切片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但对P(1)节段无此作用。同样,卡巴胆碱可降低电刺激(26次电击,2赫兹,5毫秒)引起的心房[(3)H]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但对P(1)无此作用。
[(3)H]喹核醇苯甲酸酯([(3)H]QNB)特异性结合P(1)和输精管膜,呈饱和曲线。在结扎后48小时获取的P(1)节段中,测得K(D)为0.35纳米,B(max)为129飞摩尔/毫克蛋白。
P(1)和D(1)中的B(max)随结扎时间增加,这一事实表明该神经中存在毒蕈碱结合位点的顺行和逆行轴突运输,运输速率分别约为15和8毫米/24小时。
就肾上腺素能受体而言,我们观察到育亨宾或酚妥拉明不改变高钾或电刺激引起的P(1)递质释放。然而,育亨宾可增强相同动物脾脏切片电刺激引起的[(3)H]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3)H]可乐定、[(3)H]二氢麦角隐亭或[(3)H]二氢阿普洛尔([(3)H]DHA)不特异性结合P(1)膜,尽管它们在相同猫的皮质和心房膜中显示出典型的特异性结合饱和曲线。
总之,这些数据(a)进一步表明结扎的腹下神经是无效应细胞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良好模型;(b)为烟碱受体的神经定位提供直接证据,其激活可触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素;(c)证明了毒蕈碱受体位点的神经定位和轴突运输,但对其在该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中的功能作用仍有疑问;(d)不支持调节外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位于神经(或突触前)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