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isler W S
J Physiol. 1981 Mar;312:413-34. doi: 10.1113/jphysiol.1981.sp013635.
在几种条件下测量了人眼中央凹对闪烁背景的增量阈值函数:(1) 在完全漂白后的暗适应过程中;(2) 在存在稳定适应背景的情况下;(3) 在适应背景消失后500毫秒。
为防止强烈的闪烁背景干扰暗适应过程,在暗适应期间试验间隔不断增加。这种技术可能被证明在暗适应期间呈现阈上刺激时普遍有用。
发现在暗适应期间测量的所有增量阈值函数,当以对数-对数坐标绘制时大致形状不变且持续加速。此外,为了使在任何给定时间获得的函数与在任何其他时间获得的函数重合,必须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平移相同数量的对数单位。这相当于在眼前添加或移除中性密度滤光片。
在稳定适应背景下获得的增量阈值函数也持续加速,但不能通过相等的垂直和水平平移使其重合。然而,如果在闪烁背景呈现期间熄灭适应背景,这又变得可能。
这些结果与等效背景假说相矛盾。尽管如此,它们表明在当前条件下,漂白和背景的影响可能相似,只是稳定背景提供了额外的量子,这些量子在一定程度上驱动视觉系统沿着其强度-响应函数上升。
上述结论通过应用基于方程R = R(max). I(n) / (I(n) + I(1) (n))的简单模型得到支持,该方程经常用于描述视网膜神经元对闪烁刺激的峰值反应。这里报告的几乎所有数据都由这个简单模型拟合,R(max)保持不变。
从模型估计的参数表明,本实验中测量的闪光反应与受体反应至少在一个基本方面不同。即使考虑到半饱和常数I(1)的变化,发现在驱动视觉系统沿着其强度-响应函数上升方面,稳定背景远不如闪烁背景有效。在负责阈值饱和的非线性阶段之前的减法抑制网络可以解释这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