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glas W W, Taraskevich P S
J Physiol. 1978 Dec;285:171-84. doi: 10.1113/jphysiol.1978.sp012565.
从大鼠垂体中间部分离细胞,进行培养,并进行电生理研究。
记录到的膜电位变化范围很大(-18至约-80 mV)。它们对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的变化相对不敏感,但过量的钾离子会使其迅速且可逆地降低。
通过细胞内记录电极通电流可引发动作电位。它们可被河豚毒素(TTX,2×10⁻⁶ M)或从记录溶液中去除钠离子可逆性阻断,因此似乎是钠峰电位。对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具有相对较高的膜电位(约-65 mV),这可能代表中间部细胞的真正静息膜电位。
用微吸电极对几乎所有研究的许多分离的中间部细胞进行细胞外记录,可记录到自发动作电位。其幅度可被TTX(0.1 - 2×10⁻⁶ M)降低。对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显示它们是含激素的实质(腺)细胞。
多巴胺(10⁻⁶ M),一种推测的垂体中间部细胞分泌促黑素(MSH)的生理抑制剂,可降低自发动作电位的频率,但不影响其幅度。去甲肾上腺素(10⁻⁶ M),另一种MSH分泌抑制剂,也有类似作用,而异丙肾上腺素和5 - 羟色胺(5 - HT),它们不抑制MSH分泌,没有作用。
动作电位可能参与垂体中间部细胞的刺激 - 分泌偶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