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medt J E, Robertson D
J Physiol. 1977 Oct;271(3):761-82. doi: 10.1113/jphysiol.1977.sp012025.
在完整的人体中,当执行选择性注意任务时,记录了由电刺激四个手指的随机序列诱发的脑电位。眼动和其他伪迹已从平均迹线中排除。在每个实验的交替运行中,将不同的手指刺激指定为要在心里计数的目标。高平均随机刺激率(150次/分钟)充分调动了受试者的处理能力。通过具有四个不同感觉通道的相互随机设计,排除了警觉性变化或差异预期效应。通过与受试者关注另一只手信号时记录的对物理上相同手指刺激的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比较,估计了与任务相关的体感诱发电位成分的增强。实验设计避免了受试者疲劳。
主要的体感诱发电位成分N(20)和P(45)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这排除了向心信号的离心门控作为一种机制。
体感诱发电位中最早的与任务相关的变化发生在目标手指刺激后55 - 135毫秒(平均77.7毫秒)。在大多数情况下,负性N(140)成分在目标信号以及同一只手相邻手指的非目标信号中均显著增强。然而,在几个受试者中,目标诱发的是正性P(100)成分。N(104)和P(100)在对侧顶叶部位比同侧更大。它们在头顶和额部头皮位置肯定更小。
在以慢4倍的平均速率进行的类似随机四指实验中未观察到N(140)的增强,但在以较慢速率进行的手指电击和声点击的双感觉范式中出现了这种增强。
一个大的正性P(400)成分仅由目标刺激诱发。其电压在顶叶区域最大且两侧相等。
根据其时间域(大致在手指刺激后18 - 70毫秒、70至200 - 250毫秒以及超过200毫秒)、大脑半球地形图和认知参数,至少可以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中区分出三类成分。当有动机的受试者的处理资源在精心设计的强制节奏范式中被充分利用时,定义特定感知任务的言语指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启和关闭第二和第三类成分。在某些个体中,首次记录到了目标(P(100))和非目标(N(140))信号不同“刺激集”处理的生理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