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gaya S, Meneton P, Bloch-Faure M, Mathieu E, Alhenc-Gelas F, Lévy B I, Boulanger C M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é et de la Recherche Médicale, Unit 541 Hôpital Lariboisière, Paris, France.
Circ Res. 2001 Mar 30;88(6):593-9. doi: 10.1161/01.res.88.6.593.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是大动脉确保向组织提供适当血液供应的一种基本机制。我们通过比较野生型小鼠和已证实有无组织激肽释放酶(TK)表达的TK基因敲除小鼠,研究了血管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尤其是组织激肽释放酶,是否有助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我们检测了TK(+/+)和TK(-/-)小鼠灌注颈动脉外径的体外变化。在两组中,外源性缓激肽引起的血管舒张相似,该舒张作用被B(2)受体拮抗剂HOE-140以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消除。然而,纯化的激肽原仅使TK(+/+)动脉舒张,这表明TK在血管激肽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TK(+/+)动脉中,增加管腔内血流量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比TK(-/-)动脉更大。在两种品系中,血流反应均由一氧化氮和内皮衍生的超极化因子介导,而在TK(-/-)动脉中,血管收缩性前列腺素也参与其中。HOE-140损害了TK(+/+)动脉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而对TK(-/-)动脉无影响。该化合物将TK(+/+)动脉的血流反应降低到与TK(-/-)动脉相似的水平。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后,HOE-140不再影响TK(+/+)动脉的反应。与野生型动物相比,在缺乏缓激肽B(2)受体的基因敲除小鼠的动脉中也观察到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受损。这项研究表明,血管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通过激活与内皮一氧化氮释放偶联的B(2)受体,对三分之一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有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