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ke D, Hagbarth K E, Skuse N F
J Physiol. 1978 Dec;285:101-12. doi: 10.1113/jphysiol.1978.sp012560.
在踝关节固定于25度跖屈位时,对人类受试者胫前肌和趾伸肌中22个梭形末梢在等长随意收缩过程中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当收缩强度超过一个阈值水平时,18个末梢的放电在随意收缩中加速,该阈值水平因不同末梢而异,但对同一个末梢来说是可重复的。
对于起始缓慢的收缩,梭形末梢加速的潜伏期随收缩起始速度而变化。有背景放电的末梢在收缩时常常被卸载,直到收缩强度超过激活该末梢的阈值。
未发现梭形末梢对外部长度变化的敏感性与其在随意收缩中被激活的难易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对于两个有背景放电的梭形末梢,在低于激活末梢阈值的收缩过程中,放电频率和梭形末梢放电的规律性均未发生变化。得出的结论是,在等长随意收缩中激活梭形末梢的阈值由其肌梭运动神经支配决定,并且肌梭运动神经元可能与骨骼肌运动神经元一样具有募集顺序。
一旦被激活,梭形末梢的放电随骨骼肌运动活动的变化而波动,但某些末梢的关系包含非线性。这种非线性在收缩肌肉中多个梭形末梢的多单位记录中不那么明显。得出的结论是,对肌肉的肌梭运动驱动与对肌肉的骨骼肌运动驱动成正比,并且骨骼肌运动神经元和肌梭运动神经元受到相似(如果不是相同)的下行指令信号的作用。从埃瓦茨(1968年)的研究工作来看,这些指令信号似乎与期望的肌肉力量而非期望的肌肉长度关系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