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ve-Gut Research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Royal Adelaide Hospital,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Australia.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2009 Oct;36(10):1034-40. doi: 10.1111/j.1440-1681.2009.05248.x. Epub 2009 Jun 29.
本综述讨论了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中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内脏疼痛是影响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生活质量的单一症状,但却是管理效果最差的症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结肠传入纤维对机械刺激的超敏反应与 IBS 中的内脏疼痛有关,但对其生理病因知之甚少。
PI-IBS 患者是一组将症状归因于先前胃肠道感染病原体(如弯曲杆菌或沙门氏菌)的 IBS 患者。目前的证据表明,这些患者的免疫系统仍然活跃,并导致他们的内脏超敏反应。其特征是循环免疫细胞的表型向 1 型(Th1 占主导)状态转变。这些免疫细胞的产物使结肠传入纤维对机械刺激敏感。
三硝基苯磺酸直肠灌注可诱导 Th1 介导的炎症反应,与 PI-IBS 的临床观察一致。在该模型中观察到的内脏超敏反应呈双相性,初始阶段的内脏超敏反应与组织学损伤相关,随后是组织学恢复后的延迟阶段。有趣的是,这种慢性内脏超敏反应是由最接近血管的传入纤维介导的,但距离最初的损伤部位最远。
临床和实验证据均表明,免疫系统的慢性失调会引起内脏传入纤维超敏反应,因此可能是 PI-IBS 的核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