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Umeå University, Umeå, Sweden.
J Anim Ecol. 2009 Nov;78(6):1152-62. doi: 10.1111/j.1365-2656.2009.01590.x. Epub 2009 Jul 22.
个体的大小是决定其营养地位和与其他异质和同物种个体相互作用类型的重要因素。因此,个体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其生态角色会随着体型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个体之间的营养相互作用是竞争和捕食的大小依赖和个体发育变化的混合物。
由于不同大小的个体因此会经历不同的生物环境,入侵成功可能取决于入侵个体的体型。入侵结果也可能取决于系统的生产力,因为生产力会影响生物环境。
在一项针对两种脂鲤科鱼类的实验室实验中,入侵个体的体型和每天提供的食物量被操纵。
大型入侵者在 12 次试验中的 10 次中建立了持久的种群,并将常驻种群推向灭绝,而小型入侵者在 12 次试验中的 10 次中失败。稳定共存几乎不存在。入侵结果与生产力无关。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小型入侵者经历了常驻种群对其施加的竞争招募瓶颈。相比之下,大型入侵者捕食常驻种群的幼鱼。这种捕食行为使大型入侵者得以成功建立,降低了常驻种群的密度,并打破了瓶颈。
研究结果强烈表明,入侵个体的大小分布会影响其入侵能力,这是迄今为止在生命史杂食性系统中被忽视的一个含义。这些发现进一步与生命史杂食性理论的预测一致,即大小结构的相互作用沿着生产力梯度促进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