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ies Hospital and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Columbia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New York.
J Exp Med. 1947 Mar 31;85(4):329-38. doi: 10.1084/jem.85.4.329.
在 14 例乙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者中,单独使用链霉素治疗,10 例迅速恢复;其余 4 例中,有 3 例证明失败是由于细菌对链霉素产生耐药性。
在治疗过程中,细菌对 1000 单位/毫升链霉素的耐药性迅速发展,这表明细菌的代谢适应能力不强。
对初始细菌群体的大量样本进行仔细研究表明,在所有 10 株受检菌株中都存在耐药成员。其发生率从每 10 亿个生物体中有 1 个到每 138 亿个生物体中有 1 个不等。
在治疗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与治疗反应迅速的患者相比,耐药成员的比例没有明显升高。
这些结果表明,耐药性的出现是一个选择性过程的结果;在敏感成员被消除后,在所有菌株中显然都存在的极少数耐药成员构成了治疗开始后培养物中大多数或全部的群体。
在患者或体外环境中能够在高浓度链霉素中生长的生物体的存活,更多地受到细菌群体大小的影响,而不是受任何其他已知因素的影响。
由于在轻度或中度严重感染的患者中,细菌群体相对较小,因此存在大量非常耐药成员的可能性很小。
这些生物体产生耐药性的特征显然是可遗传的:(a) 在没有链霉素的情况下,通过超过一百次传代,一株菌的耐药状态在体外没有改变程度地传递;(b) 一个患者鼻咽部的耐药生物体在一年期间持续存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