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J Gen Physiol. 1942 Sep 20;26(1):17-25. doi: 10.1085/jgp.26.1.17.
实验旨在确定均相相(溶解度)理论还是胶束结构理论更能充分描述强电解质溶液中干燥硝酸纤维素膜的行为。
用电化学惰性的硝酸纤维素制备物(状态 I)制备了一些干燥的硝酸纤维素膜;它们的特征浓度势较低,约为 30 mV。通过氧化(状态 II)使这些膜活化,得到最大或几乎最大的浓度势(约 50 mV)。将氧化的膜干燥,溶解在醇-醚中,然后从该溶液中制备新的一组干燥硝酸纤维素膜(状态 III)。这些膜的浓度势较低。
由于均相的性质不应受其组成粒子的重新排列的影响,因此实验结果不支持均相相(溶解度)理论,但与胶束结构理论的预测一致。因此,干燥硝酸纤维素膜在强无机电解质溶液中的特征行为是由于其空隙的胶束性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