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Forestry & Natural Resources, Clemson University, Clemson, SC 29634, USA.
J Anim Ecol. 2010 May;79(3):571-80. doi: 10.1111/j.1365-2656.2010.01668.x. Epub 2010 Feb 18.
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将局部群落视为与区域物种库相连,而不是孤立的实体。根据这一范例,群落结构是由扩散驱动的区域效应和局部环境因素的相对强度决定的。然而,尽管明确纳入了扩散,元群落模型和框架往往未能捕捉到自然系统的现实,因为它们没有考虑到生物扩散的空间配置。在由线性排列、层次化、分支生境要素组成的河流网络中,这种缺陷可能尤为严重。我们的目标是了解河流系统网络连接的约束如何改变局部与区域因素在构建群落结构中的相对重要性。
我们假设,河流网络更孤立的源头群落将受到局部力量的结构,而干流部分将受到局部和区域过程的结构。我们使用河流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空间显式区域分析来检验这些假设,重点关注局部群落之间距离变化的群落相似性[即距离衰减关系(DDR)],以及环境相似性随距离的变化。强烈的 DDR 通常表明扩散驱动的动态。
源头群落没有 DDR 的证据,支持我们的假设,即扩散是一种弱结构力量。此外,群落相似性与环境相似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支持由局部环境因素驱动的动态(即物种分选)。在干流生境中,显著的 DDR 和群落 x 环境相似性关系表明,扩散驱动和环境约束对局部群落结构(即质量效应)都有影响。
我们使用物种特征来比较具有低扩散类群和高扩散类群的群落。在源头,扩散的强度和模式(网络内与网络外)都没有改变我们的结果。然而,在干流中的结果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扩散模式和强度都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支持了区域力量在干流中驱动群落动态的假设。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和区域效应的平衡随着河流网络中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局部(环境)因素决定了源头的群落结构,而区域(扩散驱动)因素在干流中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