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FL 32611-8525, USA.
J Anim Ecol. 2010 Sep;79(5):983-92. doi: 10.1111/j.1365-2656.2010.01713.x. Epub 2010 Jun 10.
对于驱动热带地区鸟类迁徙的机制,我们知之甚少。由于南美洲大多数候鸟物种的种群全年都存在,部分迁徙(即在繁殖季节结束时只有一部分个体迁徙)可能很常见,这为评估迁徙的近似机制提供了机会。
在南美的亚马逊盆地,我们在热带王霸鹟(Tyrannus melancholicus)种群中测试了两种非相互排斥的假说,以解释种内迁徙行为的变异,因为那里的昆虫食物在旱季急剧减少,这可能促使一些个体迁徙。
优势假说预测亚优势个体在繁殖季节结束时迁徙,而优势个体不迁徙,而体型假说预测较小的个体迁徙,而较大的个体不迁徙。
根据 4 年对个体标记鸟类的数据,强有力地支持了研究种群中存在部分迁徙的现象。
在最佳模型中,最大的雄性(通常年龄较大且比年轻个体更具优势)迁徙的可能性最高。最小的年轻雌性(是种群中最小的个体)也比其他王霸鹟更有可能迁徙,除了最大的雄性。因此,个体迁徙的可能性与其体型、年龄和性别更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而不是当前假说所预测的那样。
这些结果表明,决定迁徙行为的因素在北温带和热带地区有所不同。大部分关于部分迁徙理论的测试都是在北温带的食谷鸟(如雀形目)或杂食性鸟类(如鸫科和黄鹂科)上进行的,那里的季节性主要由温度循环定义。然而,在热带南美洲,最常见的长距离迁徙者主要是食虫性的(即霸鹟科),季节性主要由降雨循环定义。
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季节性食物限制的假说,以解释季节性热带栖息地中主要食虫性物种的部分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