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Melbourne, Victoria, Australia.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2011 Feb;38(2):126-35. doi: 10.1111/j.1440-1681.2010.05469.x.
心血管反应性是指血压(BP)和心率在应对心理情绪压力时的突然升高,是心脏病的一个风险因素。药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脑血管紧张素(Ang)II 和 AT(1) 受体是正常表达交感心血管对各种心理应激反应所必需的。此外,脑 AngII 系统的过度活跃可能导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反应性增强。
相反,在动物模型中,对于涉及即时生理威胁(身体应激源)的一系列应激源,脑 AT(1) 受体对于调节交感心血管反应似乎不太重要。
除了威胁性事件外,食欲刺激也可以引起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介导的血压升高。然而,有证据表明,脑 AT(1) 受体对于与积极动机行为相关的心血管唤醒的调节不是必需的,例如预期和食用美味食物。中枢 AT(1) 受体在调节与其他类型食欲刺激相关的心血管激活中的作用仍有待确定。
新出现的证据还表明,脑 AT(1) 受体在调节心血管对非情感性日常活动、睡眠和运动的反应方面的作用有限。
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表明,就心血管唤醒而言,中枢 AT(1) 受体可能主要参与防御反应的调节。因此,这些受体可能是选择性减弱对厌恶应激源的血压高反应性的潜在治疗靶点,而不会改变对正常日常活动、睡眠和运动的生理重要的心血管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