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ty I H, Letcher A J, Nahorski S R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U.K.
Biochem J. 1989 Feb 15;258(1):23-32. doi: 10.1042/bj2580023.
用肌醇-[2-³H]标记大鼠大脑皮层切片,检测基础状态及卡巴胆碱刺激下异构化的[³H]肌醇单磷酸、双磷酸、三磷酸和四磷酸的蓄积情况。
在对照样品中,检测到的主要[³H]肌醇磷酸与肌醇-1-磷酸(Ins(1)P)、肌醇-4-磷酸(Ins(4)P)、肌醇-1,4-二磷酸(Ins(1,4)P₂)、肌醇-1,4,5-三磷酸(Ins(1,4,5)P₃)和肌醇-1,3,4,5-四磷酸(Ins(1,3,4,5)P₄)在高效液相色谱上共洗脱。
用卡巴胆碱刺激至稳态后,这些产物中的每一种蓄积量均显著增加。
然而,激动剂刺激还引起了另一种[³H]肌醇三磷酸的更显著的蓄积增加,该物质在高效液相色谱上与 authentic Ins(1,3,4)P₃(肌醇-1,3,4-三磷酸)共洗脱,以及另外三种[³H]肌醇双磷酸([³H]InsP₂(s))。
通过高碘酸盐氧化化学降解和/或高效液相色谱对后者进行检测,可将它们鉴定为[³H]肌醇-1,3-二磷酸([³H]Ins(1,3)P₂)、[³H]肌醇-3,4-二磷酸([³H]Ins(3,4)P₂)和[³H]肌醇-4,5-二磷酸([³H]Ins(4,5)P₂),它们分别约占刺激组织切片提取物中总[³H]InsP₂的22%、8%和3%。
通过使用能清晰分离肌醇-1,3,4,5-四磷酸(Ins(1,3,4,5)P₄)和肌醇-1,3,4,6-四磷酸(Ins(1,3,4,6)P₄)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在对照或刺激组织切片的提取物中仅能检测到前一种异构体。同样,在所述放射性标记条件下,无论有无卡巴胆碱,均未检测到[³H]肌醇五磷酸和六磷酸。
还研究了大脑皮层无细胞制剂对[³H]肌醇-1,4,5-三磷酸([³H]Ins(1,4,5)P₃)和[³H]肌醇-1,3,4-三磷酸([³H]Ins(1,3,4)P₃)的分解代谢。
在Mg²⁺存在下,[³H]肌醇-1,4,5-三磷酸通过[³H]肌醇-1,4-二磷酸和[³H]肌醇-4-磷酸特异性去磷酸化生成游离的[³H]肌醇,而[³H]肌醇-1,3,4-三磷酸通过[³H]肌醇-3,4-二磷酸降解,在较小程度上通过[³H]肌醇-1,3-二磷酸降解生成D-和/或L-[³H]肌醇-1-磷酸([³H]Ins(1)P)和[³H]肌醇。
在EDTA存在下,[³H]肌醇-1,4,5-三磷酸的水解被抑制≥95%,而[³H]肌醇-1,3,4-三磷酸仍可降解,但仅产生一种鉴定为[³H]肌醇-1,3-二磷酸的[³H]InsP₂。
结合在刺激组织切片中测得的单独异构化[³H]肌醇磷酸的比例,讨论了这些无细胞制剂观察结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