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edy B L, Nookhwun C, Sadavongvivad C, Tanchajja S
Br J Pharmacol. 1971 Nov;43(3):483-96. doi: 10.1111/j.1476-5381.1971.tb07179.x.
在电驱动的离体兔心房标本中研究了两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和苯妥英的变力作用。采用不同浓度和刺激频率研究了每种药物的时效关系。
还研究了暴露时间、药物浓度和心率对搏动改变(搏动停止、漏搏、收缩力交替变化和期前收缩)发生的影响。
当两种药物的变时作用被消除时,变力作用根据药物浓度、暴露时间和刺激频率呈正向或负向。
在高于人体维持剂量时血液中所达到的浓度下,搏动出现改变,但这与注射标准临床剂量后即刻的血药峰浓度是一致的。当药物浓度或刺激频率增加时,搏动改变的起效时间缩短。
抗心律失常药物产生的搏动改变可解释与其临床应用相关的各种不良反应。这些效应包括注射药物期间及注射后不久出现的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以及因剂量过大或剂量不过大但持续存在快速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