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belle W H, Mladejovsky M G
J Physiol. 1974 Dec;243(2):553-76. doi: 10.1113/jphysiol.1974.sp010766.
为探索视觉假体用于盲人的可行性,在对接受其他枕叶手术的清醒志愿者进行的一系列外科手术过程中,对人类视觉皮层进行了刺激。
17区似乎是这种刺激最有效的部位,至少在视力正常或近期出现偏盲的患者中如此。
电极尺寸和配置或刺激参数的变化对主观感觉影响很小。
阈值确实会因参数而异,但与电极尺寸无关,并且已经对这些影响进行了研究。
疼痛效应与硬脑膜刺激有关,但与距状动脉及相关血管的刺激无关。
单个电极的刺激通常会产生一个光幻视,其大小范围从像“天空中的星星”那样微小的点状感觉,到伸直手臂时看到的大硬币大小。尽管测试了众多患者、电极及刺激参数组合,但像布林德利的第二个患者所看到的那种非常大的细长光幻视尚未见报道。这些大光幻视可能是长期失明的一种效应。
远高于阈值的刺激可能会产生第二个共轭光幻视,关于水平子午线呈倒置状。
单个电极的刺激也可能产生多个无差异阈值的光幻视。
可能会出现或不出现色觉效应和/或光幻视闪烁。在同一患者身上,这可能因点而异。
持续刺激10 - 15秒后,光幻视会消退。
在我们的映射技术精度范围内,所有光幻视会随着自主眼球运动成比例移动。
通过改变脉冲幅度可以轻松实现亮度调制。
光幻视在视野中的位置仅大致符合基于经典图谱所预期的情况,经典图谱显示了视野在皮层上的投射。
患者通常能够辨别由中心距为3毫米的1平方毫米电极产生的光幻视,尽管这似乎已接近分辨率极限。
已经识别出由四个电极产生的多达四个光幻视的模式。然而,也有各种复杂相互作用的报道。
多个光幻视是共面的,尽管患者无法估计它们的距离。
刺激开始时光幻视立即出现,刺激停止时光幻视立即消失。
未来的工作必须集中于盲人志愿者,以探索长期失明后产生的主观感觉可能存在的差异,并探索需要在任何给定患者身上花费大量时间的更复杂模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