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dle K E, Telford J M
Br J Pharmacol. 1970 Dec;40(4):759-74. doi: 10.1111/j.1476-5381.1970.tb10653.x.
已开展实验来研究低剂量醋酸甲地孕酮产生抗生育作用的机制。
结果发现,连续3天给药(最后一天为授精日)时,十只新西兰白兔中有九只可防止怀孕的醋酸甲地孕酮剂量为每日50微克/千克。
这种处理减少了授精后不同时间从子宫中可回收的精子数量,但卵子移植实验表明,怀孕第1天时卵子活力和受精均未受影响。
用醋酸甲地孕酮处理3天会使受精卵提前约48小时进入子宫。用醋酸甲地孕酮处理更长时间会使输卵管中卵子的运输速率有类似但更显著的增加。
醋酸甲地孕酮未改变输卵管开口压力,但与对照组相比,输卵管液分泌量更早减少,且液体通过输卵管的运输加速。
将未处理兔子子宫中的卵子在不同日期移植到经处理兔子的子宫中表明,醋酸甲地孕酮给药可使怀孕期间发生的子宫内膜发育提前。对醋酸甲地孕酮诱导的子宫内膜增殖进行组织学检查证实了这一点。
得出结论,醋酸甲地孕酮在不一定抑制排卵的剂量下的抗生育作用是由于卵子运输加速和子宫内膜发育提前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