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eth J O
J Physiol. 1970 May;207(3):581-609. doi: 10.1113/jphysiol.1970.sp009082.
在各种单价阴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研究了人类红细胞对(36)Cl(-)和[(35)S]SO(4)(2-)的通透性。
在含有120 mM水杨酸盐的介质中对(36)Cl的稳态交换进行研究时,发现阴离子通透性最大程度降低。在0℃时,这种交换的半衰期为3小时,氯化物正常通透性降低了10(5)倍。在0至10℃的区间内,氯化物交换的活化能从45千卡/摩尔降至22千卡/摩尔。同时测定钾和氯的通透性证明,水杨酸盐在0℃时诱导红细胞正常选择性发生逆转(通透性系数P(K)为3.5×10(-9)厘米/秒,而P(Cl)为2×10(-9)厘米/秒)。
与(36)Cl的缓慢移动形成对比的是,当红细胞在0℃悬浮于水杨酸盐介质中时,[(14)C]水杨酸盐的交换在4分钟内完成。
在38℃对硫酸盐通透性的研究表明,当氯化物被除溴化物以外的离液序列高的阴离子取代时,稳态交换速率降低。通透性降低的顺序为:Cl(-) = Br(-) < I(-) < NO(3) < SCN(-) < 水杨酸盐,这与之前显示出能增加对钠和钾通透性的顺序相同。硫酸盐交换的活化能在氯化物介质中为32千卡/摩尔,在硫氰酸盐介质中为38千卡/摩尔。
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了足够的数据,以证明当达到平衡时,(36)Cl(细胞内水)/(36)Cl(细胞外水)的值与{[(35)S]SO(4)(细胞内水)/[(35)S]SO(4)(细胞外水)}((1/2))的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
得出的结论是,阴离子诱导的通透性变化是由于阴离子与红细胞膜中固定的阳离子电荷结合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