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er R
J Physiol. 1970 May;207(3):733-45. doi: 10.1113/jphysiol.1970.sp009091.
通过单脉冲和双脉冲皮质脊髓冲动,在猴子的腰段运动神经元中产生了皮质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s)。已测量了一对EPSPs中第二个相对于第一个大小的易化作用。
研究了第二个反应的易化程度与两个脉冲之间间隔的关系。发现最小EPSPs的平均易化作用在皮质脊髓冲动到达后约2毫秒时最大,此后大致呈指数衰减,时间常数约为10毫秒。
易化程度在不同的最小皮质运动神经元EPSP之间有所不同,但这种易化作用与单个EPSP的时间进程在统计学上没有相关性。
在皮质脊髓冲动后10毫秒时仍存在显著的易化作用(0.4),因此这种现象可能在皮质脊髓活动以约100次冲动/秒的自然频率引发运动神经元放电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