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dberg W, Saxena P N
J Physiol. 1970 Nov;211(1):245-61. doi: 10.1113/jphysiol.1970.sp009277.
在未麻醉的兔子身上,用不同成分的溶液从左侧脑室向大池灌注30 - 75分钟,同时持续记录直肠温度。
当灌注液为人工脑脊液时,灌注过程中体温未升高;然而,当灌注液仅为0.9%氯化钠溶液时,体温确实升高了。
当灌注液中的钙从脑脊液中的浓度1.25 mM增加到5 mM时,灌注过程中体温下降,不过并非所有兔子都如此。
与钙相比,氯化镁在防止用0.9%氯化钠溶液灌注时体温升高方面作用较弱。浓度为1.25 mM时无作用,但浓度为5 mM时可延迟并大大降低体温升高。
用等渗蔗糖溶液灌注时体温未升高。
在人工脑脊液灌注期间静脉注射白细胞致热原所引起的体温升高未被阻止,但当灌注液中的钙浓度提高到5 mM或灌注液为等渗蔗糖溶液时则被阻止。同样,与钙相比,镁的作用较弱。
这些结果支持了最近提出的理论(费尔德伯格、迈尔斯和维尔,1970年),即体温的恒定取决于下丘脑前部钠和钙离子的生理平衡,钙离子起到一种“刹车”作用,防止钠离子发挥其升温作用,致热原通过去除“钙刹车”起作用,因此致热原性发热是一种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