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giwara S, Ohmori H
J Physiol. 1982 Oct;331:231-52. doi: 10.1113/jphysiol.1982.sp014371.
采用膜片钳电压钳技术研究了从大鼠垂体前叶肿瘤分离的组织培养克隆细胞(GH(3))中钙通道的特性。
为分离通过钙通道的电流,通过用TEA(+)替代细胞外Na(+)并在膜片钳电极内的无钾溶液中添加EGTA,使通过钠通道、延迟钾通道和钙(2+)诱导钾通道的电流最小化。
通过钙通道对不同阳离子的选择性比率为2.7(Ba(2+)):1.6(Sr(2+)):1.0(Ca(2+)),三种二价阳离子的激活动力学的m(2)形式以及时间常数与膜电位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
Ba(2+)电流的幅度随Ba(2+)线性增加至25 mM,此后趋于饱和。
电流-电压关系表明,随着Ba(2+)增加,沿电压轴正向移动,这可能是由于Ba(2+)对负表面电荷的屏蔽作用。
作为膜电位函数的激活时间常数随着Ba(2+)增加呈现平行移动,表明激活动力学与通透离子浓度无关。
尾电流的时间常数与钙通道开放和关闭的m(2)动力学一致。
外推的“瞬时”尾电流随着激活膜电位变得更正而迅速增加,并在比产生最大内向电流峰值的电位更正得多的膜电位处达到明显饱和,这表明单通道具有S形电流-电压关系。
在稳态内向Ba(2+)电流期间获得的功率密度谱具有几乎与电压无关的截止频率;如果电流波动源于m(2)激活动力学,则预期会出现这种情况。
噪声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最大内向电流附近的膜电位,在25 mM-Ba(2+)时单钙通道电流幅度约为0.2 pA,在100 mM-Ba(2+)时为0.7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