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ger B E, Nicoll R A
J Physiol. 1982 Jul;328:125-41. doi: 10.1113/jphysiol.1982.sp014256.
大鼠海马脑片标本已与细胞内记录和离子电泳技术结合使用,以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对CA1锥体细胞的作用。
GABA在胞体引发超极化(h.)反应。该h.反应的反转电位与刺激锥体细胞轴突诱发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s)相同。
GABA施加于顶端树突时主要引发去极化(d.)反应,但也可发现h.反应。
GABA拮抗剂甲碘化荷包牡丹碱、印防己毒素、青霉素和戊四氮对d.反应的效力比对h.反应强10至100倍。当这些药物的中等剂量阻断d.反应时,树突中的超极化反应会显现出来。
GABA类似物4,5,6,7-四氢异恶唑并[5,4-c]吡啶-3-醇(THIP),在其他系统中被认为优先激活突触受体,在树突中引发h.反应。它引发d.反应的效力仅为GABA的七分之一。
戊巴比妥比h.反应更显著地增强d.反应,而地西泮更显著地增强h.反应。
尼克酸、低温和低钠培养基均增加对离子电泳施加GABA的d.反应幅度,表明一个主动摄取过程限制了它们的幅度。
我们得出结论,h.反应反映了高度集中在锥体细胞胞体-起始段但也存在于树突上的突触受体的激活。在树突中诱发的去极化反应反映了突触外受体的激活。
我们提出,通常无法检测到的突触释放GABA量可以“溢出”到突触外(d.)受体上。在戊巴比妥存在的情况下可检测到去极化受体激活。在亚生理温度下,溢出明显增强,可能是由于GABA释放增加和GABA摄取系统受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