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amluji S, Krsmanovic L Z, Catt K J
Endocrinology and Reproduction Research Branch, NICH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20892.
Br J Pharmacol. 1993 Jun;109(2):299-307. doi: 10.1111/j.1476-5381.1993.tb13570.x.
从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可通过重新摄取进入突触前神经末梢,也可能进入邻近的神经胶质细胞而失活。在分析下丘脑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功能特性时,我们观察到突触后肽能神经元对去甲肾上腺素存在高亲和力摄取过程。
在原代下丘脑细胞培养物和下丘脑神经元细胞系中,[3H] - 哌唑嗪以高亲和力结合,未标记的哌唑嗪在10^(-10)至10^(-7) M的浓度下可将其置换。然而,当未标记的哌唑嗪浓度高于10^(-7) M时,[3H] - 哌唑嗪的表观结合出现反常增加。
甲氧明是一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配体,不会被神经元大量摄取,它能置换[3H] - 哌唑嗪,但不会导致[3H] - 哌唑嗪表观结合的反常增加。将细胞冷却至4℃可降低与细胞结合的哌唑嗪总量;在这些条件下,甲氧明几乎完全抑制[3H] - 哌唑嗪与细胞的结合。
在存在地昔帕明(DMI)的情况下,未标记的哌唑嗪如前所述置换[3H] - 哌唑嗪,但在高于10^(-7) M时未观察到表观结合的反常增加。
在下丘脑神经元的膜制剂中未观察到[3H] - 哌唑嗪结合的反常增加。这些发现表明,[3H] - 哌唑嗪表观结合的反常增加是由于高浓度配体时变得明显的细胞摄取过程。
DMI(10^(-5) M)对[3H] - 哌唑嗪的特异性结合无影响。通过[125] - HEAT的结合证实了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存在,但[3H] - 咪唑克生(一种α2配体)未与细胞结合。
哌唑嗪的摄取符合米氏模型,在两种培养物中的Km和Vmax值相似。
两种培养物对去甲肾上腺素均有高亲和力摄取。DMI和从培养基中排除钠可降低(±) - [3H] - 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表明该过程具有摄取1的一些特性。细胞系中(±) - [3H] - 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不受睾酮影响。
通过阻断儿茶酚 - O - 甲基转移酶和单胺氧化酶,细胞系中( - ) - 去甲肾上腺素的测量摄取量显著增加,这表明( - ) - 去甲肾上腺素被代谢为亲脂性产物,可穿过质膜逸出。
在大鼠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异构体6 - 羟基多巴胺的研究表明,突触后摄取过程在体内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血管加压素神经元中起作用。
( - ) - 去甲肾上腺素的Km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高亲和力摄取过程的范围内。摄取发生在去甲肾上腺素激活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浓度下。从受体附近去除去甲肾上腺素可防止脱敏,从而维持突触后神经元对神经递质作用的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