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Ornithology, Vogelwarte Radolfzell, Schlossallee 2, 78315 Radolfzell, Germany.
J Anim Ecol. 2010 Mar;79(2):350-7. doi: 10.1111/j.1365-2656.2009.01643.x. Epub 2009 Dec 4.
由于中欧春季气候变暖,许多候鸟的繁殖时间发生了变化。环境变化还导致冬季变暖,缩短了候鸟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的距离。
在这里,我们表明,由于冬季变暖,1964 年至 1996 年间,在德国繁殖的蓝山雀(Cyanistes caeruleus)而非大山雀(Parus major)减少了其迁徙距离。了解这种差异可以深入了解物种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所涉及的可能限制和选择压力。在这里,我们专注于它们的繁殖生态。
在德国南部的一个巢箱种群中,两种鸟类的第一窝卵随着春季温度的升高而提前产卵,但在研究期间(1974-1999 年),蓝山雀的产卵日期明显提前且比大山雀更强。对于这两个物种,由于环境变化,选择更早的繁殖并没有变化,这表明随着春季温度的升高,早期产卵的配对并不比晚期产卵的配对表现更好。
巢箱种群中的蓝山雀是单巢繁殖的,现有的假设表明,单巢繁殖的物种可能会提前繁殖日期,以使其繁殖时间与春季食物高峰期相吻合。我们假设这可能是蓝山雀调整其迁徙策略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更接近繁殖地可以更好地预测春季的开始。10%的大山雀成功地产下了第二窝卵,而它们的第一窝卵产卵日期是第一窝和第二窝卵产卵日期之间的折衷,这可能就是大山雀没有提前产卵日期也没有改变其迁徙策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