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oratorio de Biología Evolutiva de Vertebrados, Departamento de Ciencias Biológicas, Universidad de los Andes, Bogotá, Colombia.
J Anim Ecol. 2010 Nov;79(6):1181-92. doi: 10.1111/j.1365-2656.2010.01725.x.
评估系统发育亲缘关系模式、特征分布和进化的方法可以推断出群落组装所涉及的生态过程。假设生态位保守性,随着地理尺度的减小,群落应该从系统发育聚类转变为均匀性,因为形成群落的机制的相对重要性被假设是尺度依赖性的。由于生境异质性增加,允许在对比环境中对生态相似的物种进行分类,因此生境过滤更可能在区域尺度上起作用,而竞争更可能在局部尺度上起作用,因为生境异质性低,很少有机会进行生态位划分。
我们使用物种名录来评估群落组成、与生态相关的特征数据和分子系统发育,以研究三种不同地理尺度(生态区、100 公顷样地和混合群)的蚁鸟(Thamnophilidae)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此外,我们还使用系统发育β多样性和β多样性模式来分离在区域尺度上构建蚁鸟群落的因素。
与之前的发现相反,我们发现随着地理尺度的减小,从系统发育均匀性向聚类的转变。我们认为,这并没有否定生境过滤是区域群落组装的主要力量的假设,因为特征进化和结构的分析表明蚁鸟中不存在生态位保守性。
在某些情况下,区域尺度上的系统发育均匀性可能是历史生物地理过程的结果,而不是基于生态位的过程。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β多样性和系统发育β多样性的区域模式表明,我们研究中的系统发育结构不能用蚁鸟的物种形成和扩散历史来解释,进一步支持了生境过滤假说。
我们的分析表明,竞争相互作用在局部可能没有起到重要作用,这为亚马逊地区蚁鸟的高α多样性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最后,我们强调在研究系统发育群落结构时纳入特征信息的重要性,以充分评估决定物种共存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