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e of Veterinary, Anim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Massey University, Palmerston North, New Zealand.
Br Poult Sci. 2013 Jun;54(3):337-45. doi: 10.1080/00071668.2013.780285. Epub 2013 May 9.
从 10 日龄到 42 日龄,研究了粒径和长度对小麦基础日粮下肉鸡颗粒质量和性能、养分利用率和消化道发育的影响。实验设计为评估两种颗粒粒径(3 和 4.76 毫米)和两种颗粒长度(3 和 6 毫米)的 2×2 因子安排处理。0 至 9 日龄时,所有雏鸡均给予直径为 3 毫米、长度为 3 毫米的 3 毫米直径模具制粒的共同起始饲料。基于小麦的肉鸡育肥(10 至 21 日龄)和肥育(22 至 42 日龄)日粮进行了配制,然后进行了 4 种不同处理。
在育肥日粮中,增加颗粒直径和颗粒长度会降低日粮中糊化淀粉(GS)的含量。在肥育日粮中,3 毫米直径颗粒的 GS 含量随颗粒长度的增加而不变,但 4.76 毫米直径颗粒的 GS 含量下降。
在育肥和肥育日粮中,随着颗粒长度的增加,3 毫米直径颗粒的完整颗粒重量、颗粒耐久性指数和颗粒硬度的增量大于 4.76 毫米直径颗粒。
颗粒长度从 3 毫米增加到 6 毫米增加了表观代谢能值。粒径和长度的相互作用或主要效应均对回肠氮和淀粉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
在育肥期(10 至 21 日龄),给予 6 毫米长度颗粒的鸡体重增加大于给予 3 毫米长度颗粒的鸡。与 3 毫米长度颗粒相比,饲喂 6 毫米长度颗粒可降低每单位体重的饲料摄入量。在肥育期(22 至 42 日龄)和整个育肥期(10 至 42 日龄),尽管不同的颗粒长度对 3 毫米直径颗粒的每单位体重饲料摄入量值没有影响,但随着颗粒长度的增加,4.76 毫米直径颗粒的每单位体重饲料摄入量减少。
增加颗粒直径和颗粒长度会降低十二指肠的相对长度。与 4.76 毫米直径颗粒相比,给予 3 毫米直径颗粒的鸡的前胃较重。
总体而言,数据表明,在育肥期(10 至 21 日龄),将颗粒长度从 3 毫米增加到 6 毫米可提高体重增加和每单位体重的饲料摄入量。随着鸡龄的增长,体重增加的积极影响消失,但仅在 4.76 毫米直径颗粒中,在肥育期和整个育肥期,每单位体重的饲料摄入量的改善得以维持。小孔径模具和较长的颗粒长度可以被认为是在低调质温度下制造高质量颗粒的潜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