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hlin J, Täljedal I B
J Physiol. 1974 Oct;242(2):505-15. doi: 10.1113/jphysiol.1974.sp010720.
对ob/ob小鼠的胰岛进行了(86)Rb(+)和(22)Na(+)通量的测量。这些含有超过90%β细胞的胰岛在37℃下于经改良以影响胰岛素释放的 Krebs-Ringer碳酸氢盐缓冲液中孵育。
在有Na(+)存在的情况下,胰岛强烈摄取Rb(+)。胰岛Na(+)耗竭、1mM哇巴因或0.1mM对氯汞苯磺酸盐可抑制Rb(+)摄取。1mM - 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或胰岛Ca(2+)耗竭可刺激Rb(+)摄取,而20mM葡萄糖、5mM茶碱、0.1mM碘乙酰胺或1mM - 6,6'-二硫代烟酸无显著影响。
预加载的胰岛中Rb(+)的外流遵循指数动力学,半衰期约为16分钟。0.1mM对氯汞苯磺酸盐可增强外流速率,20mM葡萄糖可抑制外流速率。孵育培养基中省略Na(+)、K(+)或Ca(2+)无显著影响。
预加载该同位素的胰岛中(22)Na(+)的外流可被0.1mM对氯汞苯磺酸盐或Ca(2+)缺乏增强。它可被1mM哇巴因、0.1mM - 2,4-二硝基苯酚或孵育培养基中省略Na(+)抑制。省略K(+)或添加20mM葡萄糖无显著影响。
得出结论,β细胞对Na(+)和Rb(+)具有通透性,并通过与其他细胞中Na(+)/K(+)泵相似或相同的主动机制排出Na(+)。根据β细胞中Na(+)和Ca(2+)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主动和被动阳离子运动机制与当前刺激-分泌偶联假说的关系。特别是,结果支持了哇巴因通过抑制Na(+)/K(+)泵以及有机汞化合物通过增强膜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来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