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gor M, Zimmermann M
J Physiol. 1973 Aug;232(3):413-25. doi: 10.1113/jphysiol.1973.sp010278.
在去大脑未麻醉的猫的腰骶脊髓中记录背根电位(DRP),记录时传入冲动仅限于后肢的薄髓鞘(III组)皮肤传入纤维。厚髓鞘纤维(II组)被去极化电流阻断。
单纯的III组冲动产生负极性的DRP,称为III - DRP,表明传入纤维脊髓内终末的去极化。与II组冲动后DRP相比,III - DRP的潜伏期更长,这可以通过III组纤维较低的传导速度进行定量解释。
特别关注主要为正极性的III - DRP的存在,其表明突触前超极化。然而,在本研究中从未观察到这种“正III - DRP”。
在脊髓不同水平横断以及给予戊巴比妥后,III - DRP均以正常极性持续存在。这些实验操作增加了DRP的持续时间。
结合在疼痛的闸门控制理论背景下假定的III组纤维的突出作用,讨论了这些发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