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arez O A, Yudilevich D L
J Physiol. 1969 May;202(1):45-58. doi: 10.1113/jphysiol.1969.sp008794.
利用离体的、搏动的犬心脏灌注血液,对以下物质的跨毛细血管交换进行了研究:[³H]水、²²Na、⁸⁶Rb、³⁶Cl、[¹⁴C]尿素、[³H]甘油、[³H]葡萄糖、[¹⁴C]蔗糖和[³H]菊粉。
用于研究交换的方法是“指示剂扩散”技术。该技术包括快速动脉注射一种含有可扩散分子和不可扩散分子的混合物,然后在30秒内快速对静脉流出物进行分段收集。通过比较注射介质和每个静脉样本中两种示踪剂的相对浓度,获得可扩散物质的分数提取率E。
[³H]水的E最高(0.90±0.3),且不随流量变化。所有其他分子的E值随流量增加而降低。
毛细血管通透性常数P由PS = -F ln(1 - E)估算得出,其中S是交换表面积,F是血液灌注率。为检验该方程的有效性,在不同血液灌注率下测量了E。发现对于更易扩散的物质,该方程在相对低流量时不适用。
菊粉、蔗糖、葡萄糖、甘油和尿素的P估计平均值分别为0.27、0.8、1.0、1.5和3.1×10⁵(厘米/秒)。所有这些物质的P/D比值(其中D是水中自由扩散常数)相同。这可以解释为表明,如果毛细血管内皮存在孔隙,其直径必定大于80 - 100埃。结论是,这些孔隙实际上可能如先前电子显微镜研究所暗示的那样是细胞间缝隙。除了[³H]水外,内皮细胞在交换中的参与似乎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