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dyńska M, Wilkie D R
J Physiol. 1966 Jun;184(3):751-69. doi: 10.1113/jphysiol.1966.sp007946.
将青蛙的缝匠肌浸入正常任氏液中,以及用1-氟-2,4-二硝基苯(FDNB)和氮气中毒后,在0摄氏度下记录了其产热和机械反应。随后对肌肉进行化学分析,以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PC)、无机磷酸盐(P(i))、乳酸、总腺嘌呤核苷酸和总肌苷核苷酸的变化。
对配对的静息肌肉进行分析表明,我们实验中发现的这些物质的静息水平与其他地方报道的相似。
用FDNB和N₂中毒的静息肌肉比未中毒的对照肌肉含有显著更多的PC和更少的ATP。此外,它们的一些腺嘌呤已脱氨生成肌苷。
在有氧的正常肌肉中,因30秒强直收缩而分解的PC以大致指数时间进程恢复,其半衰期约为10分钟。因此,在实验的不同阶段之间必须至少允许40分钟的休息时间。
中毒肌肉的等长收缩迅速减小,但小的收缩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停止刺激,会发生显著恢复。总张力发展相当于至少三十次正常收缩,相应地,总产热甚至比肌肉中ATP完全分解所能解释的还要多。事实上,ATP分解虽然非常显著,但远未完全。
在短系列的等长收缩中,ATP有显著分解,PC分解不太一致;P(i)也有显著增加,但腺嘌呤没有额外脱氨。等长张力发展速率略有下降。
(6)中描述的结果肯定是由于FDNB的存在。在对处于N₂中但未以其他方式中毒的肌肉进行的类似实验中,唯一显著的变化是PC分解。
在长系列的等张收缩中,化学效应与(5)中描述的相似,并且肌苷形成清晰可证。中毒肌肉显示出正常形状的力-速度曲线、芬恩效应和缩短热的存在。因此它们的收缩是正常的或几乎正常。
中毒肌肉中持续的化学反应的复杂性使得无法编制准确的能量平衡表。
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来解释肌苷形成的能量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