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xena P R, Verdouw P D
J Physiol. 1982 Nov;332:501-20. doi: 10.1113/jphysiol.1982.sp014427.
研究了静脉注射5-羟色胺(猫:1、5和10微克/千克每分钟)和颈内注射(猪:0.5和2微克/千克每分钟)对用放射性微球(15微米)测量的颈总动脉血流完全分布的影响。此外,还向猫的颈动脉内注入该胺(0.75 - 3微克/千克每分钟),以观察其对颈静脉血中微球分流的影响。
基础状态下,颈总动脉的总血流主要同侧分布到脑外组织,只有少量血液进入脑内。颈动脉注射后肺中出现微球(猫中为52%;猪中为82%),表明大部分颈动脉血通过头部的动静脉吻合支绕过毛细血管床(非营养部分)。
5-羟色胺使血液重新分布,有利于营养部分,以动静脉吻合部分为代价。在猫中,组织血流没有显著变化,但在猪中,尽管颈总血流减少,但所有组织的血流,特别是皮肤和耳朵的血流显著增加。这种减少完全是由于非营养部分的变化。
在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切除的完整或脊髓猫中,颈内注入5-羟色胺减少了颈静脉血中出现的微球数量,再次表明由于这些非营养血管的收缩,动静脉吻合血流减少。
赛庚啶(1毫克/千克)完全逆转了5-羟色胺对颈总血流的影响。然而,动静脉吻合支的血管收缩仅部分减弱,血管舒张反应要么不变(肌肉),要么甚至增强(皮肤、耳朵和骨骼)。
提示5-羟色胺通过D受体引起大动脉血管收缩,这些受体仅部分参与动静脉吻合支的收缩。这些非营养血管中的部分血管收缩和脑外组织中的血管舒张由尚未完全表征的非典型5-羟色胺受体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