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Biology, Stanford University.
J Gen Physiol. 1945 Jan 20;28(3):225-40. doi: 10.1085/jgp.28.3.225.
用各种方法(折断颈椎、戊巴比妥钠、缺氧、电休克)杀死的大鼠,当随后从大气压减压至模拟 50000 英尺的高空时,可能会发生广泛的气泡形成。在海平面进行尸检时,大多数动物的血管系统中都发现了大量气泡。这些气泡似乎起源于肌肉深处的小血管,随后在动脉和静脉系统中广泛扩散。死兔和死蛙在减压时也会大量起泡。
死动物中的气泡形成主要归因于二氧化碳的积累,二氧化碳来源于死后细胞呼吸的残余物,以及无氧糖酵解伴随血液和组织液中碳酸氢盐的分解。如果使用碘乙酸钠作为致死剂抑制无氧糖酵解,随后减压时气泡形成会大大减少或缺乏。
体外实验表明,高浓度的 CO2 通过减少形成气泡所需的机械干扰程度,有利于气泡形成。
向活蛙中给予高浓度的 CO2 会降低未处理动物在运动时发生气泡形成的最小海拔(压力当量)。预先用 CO2 处理还会降低青蛙在较高海拔形成气泡所需的肌肉活动程度。
直接从减压后的青蛙和大鼠大静脉中取出的气泡的气体含量进行了分析。在活体动物中,所得数据表明与血液中的气体张力迅速平衡。从减压后的死鼠中取出的气泡可能含有 60-80%的 CO2。
讨论了这些实验对正常活体动物中气泡起始和生长机制的影响。给出了由于 CO2 在局部活跃区域中高溶解浓度,可能是气泡起始和早期生长的突出因素的原因,在后期阶段,气泡主要通过氮气扩展和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