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ological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UK.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2010 Aug;37(8):782-9. doi: 10.1111/j.1440-1681.2010.05369.x. Epub 2010 Feb 4.
在含有钠通道 α 亚基功能丧失型(Scn5a(+/-))和功能获得型(Scn5a(+/DeltaKPQ))突变的小鼠心脏中,氟卡尼和奎尼丁表现出相反的致心律失常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因此,在引入这两种药物之前和之后,在模拟β亚基修饰的情况下,比较了野生型和 Scn3b(-/-)心脏的以下特性:(i)程序性电刺激(PES)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和有效不应期(VERP);(ii)从左心室心外膜和心内膜记录的单相动作电位波形;(iii)从单相动作电位获得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APD);以及(iv)从 APD 和 VERP 值导出的关键间隔。
PES 在 15 只 Scn3b(-/-)心脏中的 11 只和 17 只野生型心脏中诱导出室性心动过速。这种发生率降低到 8 只 Scn3b(-/-)心脏中的 3 只,但在用氟卡尼处理时增加到 8 只野生型心脏中的 3 只。
在奎尼丁存在下,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到 8 只 Scn3b(-/-)心脏中的 2 只,并且在 8 只野生型心脏中保持为 0。
氟卡尼或奎尼丁处理的 Scn3b(-/-)和野生型心脏的心室有效不应期延长,心内膜和心外膜 APD 缩短,导致两种心脏的负关键间隔。然而,心内膜 APD 始终长于心外膜 APD,导致处理和未处理的 Scn3b(-/-)和野生型心脏的相似的、正的心内膜-心外膜差异,DeltaAPD。
总之,氟卡尼和奎尼丁在 Scn3b(-/-)心脏中均表现出抗心律失常作用,通过改变 VERP 而不是 DeltaAPD 来实现,这与它们在 Scn5a(+/-)和 Scn5a(+/DeltaKPQ)心脏中的不同作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