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quhoun D, Rang H P, Ritchie J M
J Physiol. 1974 Jul;240(1):199-226. doi: 10.1113/jphysiol.1974.sp010607.
已测定[(3)H]河豚毒素和[(125)I]碘α-银环蛇毒素与神经支配和去神经支配的大鼠膈肌的结合情况。
除了相当数量的非饱和结合外,还检测到一种可被蛤蚌毒素抑制的河豚毒素结合的饱和成分。该饱和成分的平衡常数K = 6.1 nM(范围4.7 - 7.8 nM),结合容量M = 2.5 f - 摩尔/毫克湿重(范围2.1 - 2.8 f - 摩尔/毫克)。
如果饱和成分由河豚毒素与钠通道的一对一结合组成,钠通道的密度将约为表面膜每平方微米21个,这一数字与在其他可兴奋膜中发现的相似。
去神经支配后,通过M/K比值测量的特异性河豚毒素结合下降了2.8倍。这种变化似乎是由于结合容量的下降而非亲和力的降低。
去神经支配后,动作电位的最大上升速率下降了27%,并变得对河豚毒素部分耐受。最初,河豚毒素以与影响正常肌肉相似的浓度降低最大上升速率,但即使是完全阻断正常肌肉的高浓度也仅使最大上升速率降低约2.6倍。用甘油去管化对正常或去神经支配肌肉的河豚毒素敏感性没有明显影响。
青蛙缝匠肌去神经支配后未观察到河豚毒素耐受性。
[(125)I]碘α-银环蛇毒素结合在神经支配肌肉中为3.8±0.7 f - 摩尔/毫克,在去神经支配肌肉中为44.5±2.1 f - 摩尔/毫克。大部分摄取可被(+)-筒箭毒碱抑制。
标记的银环蛇毒素结合的增加远大于神经支配肌肉的特异性河豚毒素结合,这使得去神经支配后出现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河豚毒素耐受钠通道相关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