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son D S, Prichard J S
J Physiol. 1971 Jan;212(2):299-319. doi: 10.1113/jphysiol.1971.sp009326.
本文描述了在牛蛙和蟾蜍的小肠中,二糖水解与葡萄糖转运之间存在的关系。实验是在通过血管系统体外灌注且液体在肠腔内循环的小肠上进行的。对于该系统,发现当肠腔内存在[U-(14)C]葡萄糖时,出现在血管流出液中的葡萄糖的表观比活性与肠腔内的并无显著差异。
血管和肠腔液离子组成的变化以及根皮苷或毒毛花苷的存在,对牛蛙原位麦芽糖酶活性影响很小,尽管当肠腔中的钠被锂取代时该活性有所降低。相反,在所有情况下,发现血管流出液中葡萄糖转运速率均显著降低。
用Tris替代肠腔中的钠时,有证据表明缓冲阳离子对原位麦芽糖酶活性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同时,葡萄糖转运到血管流出液中的速率受影响较小,且负责转运的细胞系统捕获释放的葡萄糖的效率明显提高。
发现肠腔内最初存在的葡萄糖与来自麦芽糖或海藻糖的葡萄糖之间存在跨上皮转运竞争。没有证据表明麦芽糖和海藻糖之间存在水解竞争,但来自这两种二糖的葡萄糖单元在转运上相互竞争。
讨论了能够将二糖水解过程与己糖单元转运到血管流出液的潜在过程分离这一发现的意义。有人提出,二糖分子水解释放的单糖单元可进入一个葡萄糖池,肠腔内游离的葡萄糖也可同样进入该池。还提出葡萄糖从该池中转运到血管流出液的速率(即葡萄糖转运)由池中葡萄糖的浓度决定。从基于这些原理运行的模型的特性考虑,可以预测肠腔内二糖和单糖对出现在血管流出液中的葡萄糖的相对贡献。实验确定的两种来源的贡献与从模型预测的非常相似。讨论了假定池可能的位点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