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sons D S, Prichard J S
J Physiol. 1968 Sep;198(2):405-34. doi: 10.1113/jphysiol.1968.sp008614.
本文描述了一种通过两栖动物小肠血管系统进行灌注的制备方法。使用含有胶体的碳酸氢盐林格溶液进行血管灌注,以控制吸收细胞黏膜下表面的环境组成,并收集从这些细胞中挤出的任何物质。黏膜细胞的氧合主要来源于通过肠腔循环的液体。该制备方法在长达5小时的时间内表现出运输的生理特性。灌注5小时后,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检查,上皮细胞均未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损伤迹象。
肠系膜动脉处的静水压力与通过血管床的灌注速率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肠系膜床中的压力 - 流量关系,包括一个明显的“临界关闭压力”,主要由肠腔内的静水压力决定。肠腔内静水压力的改变也会改变出现在门静脉流出液和从制备物浆膜表面渗出的液体(“汗液”)中血管灌注液的相对比例。高于约10 cm H₂O的静水扩张压力会降低从门静脉收集液体的速率,并增加“汗液”的收集速率。
血管灌注速率的增加会提高葡萄糖出现的总速率,尽管门静脉流出液和“汗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均会降低。
葡萄糖转运速率与肠腔内葡萄糖浓度呈非线性饱和关系。通过校正葡萄糖在通过肠细胞过程中的代谢损失,计算出了肠腔浓度与黏膜细胞对糖的摄取之间存在的关系。发现这种关系符合米氏动力学。牛蛙小肠葡萄糖转运过程的K(m)为0.45±0.13(4)μM。平均V(max)为137.5±35.3(4)μM/小时/克无脂干重。
当将根皮苷(10⁻⁵M)添加到血管灌注液中时,至少60分钟内未观察到对葡萄糖转运的抑制作用。当将毒毛花苷添加到血管灌注液中(5×10⁻⁵M)时,观察到对葡萄糖转运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将其引入肠腔循环时。
列出了早期对离体小肠血管灌注的研究。结合上皮细胞葡萄糖转运作用模式的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