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ns B D, Pritchard R
J Physiol. 1968 Jul;197(1):149-71. doi: 10.1113/jphysiol.1968.sp008552.
对猫神经隔离且未麻醉的前脑视觉皮层中的26个单个神经元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在另一系列实验中,对5名人类受试者的双眼视觉进行了研究。
猫脑中的神经元通过两条独立投射到每个视网膜上的直的明暗边缘而被激活;这些边缘进行相同的人工扫视运动。神经元的平均反应通过刺激后直方图(P.S.H.)来测量,该直方图提供了模式运动后不同时间单位放电的概率。
在任何一个眼区通常都能找到一个区域,使得穿过该区域的边缘的扫视运动会引起最大反应;每个区域的这一部分被称为“代表区”。两只眼睛的刺激模式最令人兴奋的方向相似。一个被相似方向的模式激活的细胞,通过每只眼睛的代表区“对齐”,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总和。从未观察到视网膜输入之间的相互抑制。
皮层神经元对这种对齐模式的反应总是大于当一个模式从其代表区向任何一个方向位移而未对齐时的反应。
当一只眼睛中的模式倒置时,细胞对对齐模式的反应比对未对齐模式的反应小。
人类受试者通过镜像立体镜观察类似的倒置模式时,只有在视轴有5分弧度的未对齐时才能获得稳定的融合。
在其他实验中,给每个受试者的一只眼睛呈现黑色背景上的白色矩形条,而另一只眼睛则由白色背景上的类似黑色条激活。据报告有稳定的融合,产生了一个低对比度单条或两个高对比度相邻条的感知。在一系列相对模式位置中,眼睛的对齐会优先寻求前一种感知而不是高对比度模式。
这些结果与以下假设一致:哺乳动物视觉系统通过不断寻找那些对扫视运动提供最大局部皮层反应的眼睛方向来维持双眼融合,且这种寻找局限于视觉皮层尽可能小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