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erjee U, Burks T F, Feldberg W, Goodrich C A
J Physiol. 1968 Jul;197(1):221-31. doi: 10.1113/jphysiol.1968.sp008556.
在未麻醉的兔和猫身上,通过长期植入左侧侧脑室的套管注射利血平,并记录直肠温度。
给兔注射利血平(0.5 - 0.6毫克)会导致体温升高、频繁排便和镇静。每隔24小时重复进行脑室内注射时,第二次或第三次注射未出现体温升高,但仍有排便和镇静现象。当对脑室内注射利血平的体温升高反应消失后,下丘脑前部对脑室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仍有反应,会引起体温升高。
给猫注射利血平(0.5 - 0.75毫克)会导致体温出现双相变化,即最初下降随后上升、频繁排便和强直性昏厥。每隔24小时重复进行脑室内注射时,第二次或第三次注射未出现温度反应的初始低温期,但后期的体温上升、排便和强直性昏厥仍会出现。当低温期消失后,下丘脑对脑室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仍有反应,会导致体温下降,对脑室内注射5 - 羟色胺(5 - HT)有反应,会导致体温上升。
得出的结论是,兔的体温升高以及猫出现的初始体温下降并非利血平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前部细胞所致,而是由于终止于这些细胞的肾上腺素能纤维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当通过一两次注射利血平使这些纤维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耗竭后,就不会出现这些效应,因为不再有足够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供释放,从而无法使兔体温升高、猫体温降低。